按键盘上方向键 ← 或 → 可快速上下翻页,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,按键盘上方向键 ↑ 可回到本页顶部!
————未阅读完?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!
但衣冠却极为整齐,与过去见惯了的官兵似乎有些不太一样,这是就在这时,人群中一个人挤了过来,他迎着这支小部队的领头的军官走了过去,而那名军官已经跳下了马。
“你好,我是鲁北游击总队副总队长宋云山!你一定是方子明少校吧!”
“宋副总队长,我是预十师一参少校参谋方子明,这是我的调令!”
在接过调令时,望着挤在镇口的百姓,便大声嚷喊道。
“老乡们、兄弟们,你们知道他们是那支队伍吗?”
深吸一口气,宋云山的脸上带着骄傲之色,这些人都是邯彰的子弟兵。
“他们就是在邢台挡住了小鬼子的第一军,全歼小鬼子王牌第五师团取得“邯彰大捷”的邯彰军!”
或许对于许多人来说,他们分不清第八路军和第十六集团军,但是有一个名称对他们,对全中国的百姓,却是如雷贯耳一般——邯彰大捷的邯彰军。
什么!
他们就是邯彰军!惊讶的看着
或许这只是一个小乡村,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知道“邯彰大捷”不知道邯彰军,就在上个月,他们也曾为邯彰军的胜利欢呼过,而在乡村的学堂里,老师们更是不停的向学生们讲述着邯彰军如何如何与日军血战,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“邯彰大捷”是如何被国际上视为“日本第一次战败”的,总之,对于邯彰军,他们早就是如雷贯耳一般,但却没有想到会在山东见到他们。
“邯彰军万岁!”
突然,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,喊声顿时汇成了一片,或许,他们埋怨过第三路军的不战而逃,但是对于此得邯彰大捷的邯彰却是发自骨子里的尊敬,甚至一些激动的百姓,更是抬起了那些刚下马的战士们,在欢呼声中”;4(111向空中抛向,作为队长的方子明同样也不例外。
“民心所向啊!”
要小学门外,听到邯彰军的人到了,何思源看着那些在民众的欢呼声中被抛向空中的军人,默默的对身边的秘书说i首
“厅长,若是第三集团军也和邯彰军一样,即便是没有济南大捷,只要他们死守济南,老百姓,对他们也是如此!
丁岚生的语气显得有些激动,作为一个山东人,他自然痛恨不战而逃的第三集团军,在内心里自然佩服死守邯彰的邯彰军。
“厅长,这次咱们有了邯彰军的帮助,日子可就好过了●”
傍晚时分,空中起了雾,码头镇的上一户户人家的电灯便亮了起来,邹平作为最早实施邯彰乡建的地区,这里的乡村与邯彰的大多数乡村一样,引入了小型发电机即用于乡村工厂用电,又可用于照明,只不过电灯照明仅局限于乡村工厂以及国民小学、乡农学校以及少数富户人家,天一黑,在国民小学和乡农学校、乡公所和街的店铺里,这里已经住满了从各地赶来自卫队员,在镇口,一些队员警惕的看着浓雾,执行着警戒,在雾色中,方子明随着宋云山朝着镇口的一个宅院走去,这处宅院是方子明率领的先遣队的驻队,所谓的先遣队,不过只有四十六人罢了。
“早在一个月前,各县的乡建利长就已经联络各乡成立抗日救国义勇军,而各县的乡农学校军事主任,有五成曾于邯彰或受训,还有四成左右在省建设院受训,建设研究院的教官亦是邯彰派出,所以,我们对各县乡义勇军、乡自卫队的掌握还是比较得力的,现在山东108县中的78县成立了县义勇军,另外三十个县成立了县自卫队,根据当前的局势,何厅长计划编成鲁北游击队,建立一支总队,各县建立支队”
在宋云山的解释中,方子明的却把话峰一转,压低声音询问道。
“队长,您在电报中提到,有人和咱们争夺自卫队?”
表面上方子明是预十师的一参参谋,但实际上,他却是防卫司令部军事情报处的情报官,而情报外派他率领先遣队过来,就是为了了解这里的情况,确保山东游击部队归属司令部指挥。
“从各地过去的报告来看,早在日军进攻山东之前,在一些乡村就有部分学校的教员组织抗日救**,并试图收编乡自卫队,不过大都被各县乡建利顶了回去,这一年多乡建利在乡村的声誉很好,士绅和百姓也都支持乡建利,不过还是有一些乡村的自卫队被其通过师生关系、结拜关系拉走了
提及有人在山东“争夺力量”宋云山的眉问带着些忧虑,作为一名邯郸人,他清楚的知道,若想在更好的保护家乡,获得山东这个战略缓冲是极为必要的,也正因如此,他才会全力配合调查局,利用各县乡建利、乡农学校建立一个服从“邯彰防卫司令部”的山东游击区。
“而且现在那些人又在四下活动,出于巩固鲁北游击区的需要,我希望司令部最好直接派遣部队过来,同时对各县队实施整编、收编。”
想到方子明带来的几十人,宋云山心下难免有些失望,部队太小人也太少了。
“建立游击关系到整个华北未来的战局,司令部也有整编各游击队的想法,不过,队长,现在,咱们还不宜直接进入山东,在我来的时候,司令部给我的命令是一面配合训练鲁北总队,进而以总认为中心,对山东游击区的军事力量加以整编,为将来部队开进山东作好准备工作。”
作为情报官,方子明知道司令部的顾虑,司令部不仅需要考虑军事上的影响,更需要考虑到许多政治方面的因素,大规模派遣部队来鲁,是否会引起南京或是第五战区的不满,这些都是必须要考虑的,也正是因为这一顾虑,司令部才决定分批派人来山东,借助前期工作,以逐步渗透的方式,慢慢同化山东义勇军、自卫队。
“下个星期,还会有一批同志来山东,现在,咱们先抓住总队,对于支队,则要确保其服从总队命令,借助总队逐步渗透,如果做到了这一点,将来,谁也别想拉走鲁北游击队!”
说着,方子明又是一笑,然后轻声说道。
“更何况,相比于那些人,咱们可是还有家里的支持!
第一百七十七章 向方无方(求月票!
天阴森森的,地也阴森森的。
一层一层的黑云落在头上,压得喘不过气来。远处那山忒陡忒高忒险,搭眼看去,像要直倒过来一般。近外一片大林子,全长着怪模怪样的树木,枝枝丫丫弯弯曲曲向天上伸去,几只夜猫子在树梢上嘿嘿嘿笑几声,扑拉拉扇动翅膀一掠而过。地上满是枯枝乱草,一缕一缕的青烟从草丛间袅袅升上半空。
嘻嘻嘻,蓦地远处传过一阵笑声,这笑声轻轻的,细细的,可听来却让人头皮发麻。接着便见一条扁担长短的花斑蛇吐着信子从林子里爬出来,接着一条、两条、三条,无数花花绿绿的蛇拥了过来。一时间,满地里尽是摇头晃脑、大大小小的蛇,张着嘴,吐着信子,发出嘻嘻的笑声。
“啊呀!”
韩复榘颤着嗓门儿大叫一声,伸手从腰里拔出枪来,一扣扳机,却没听到响声,正觉得蹊跷,手里的枪眼看着也变成了一条蛇,一扭身便缠住了胳膊,魂儿顿时吓散了,那蛇却张嘴说起人话来:
“主席!主席!”
韩复榘惊恐的大叫一声:“啊呀!”
猛地坐了起来,却见杨树森一脸惊慌地站在面前,摇着他的胳膊叫道。
“主席!”
朝着四周一打量,韩复榘见阳光从窗棂里透了进来,身边的炉子里火苗子烧得正旺,蒙蒙懵懵地问道。
“这是在哪儿?”
对于主席的问题,让杨树森觉得有些奇怪。
“主席,这是曹县呀?”
噢!
韩复榘拍了拍脑门儿,这才回过神来。原来适才他在炉子旁边坐了烤火,不觉间打个盹儿,却做了一个蹊跷的恶梦。低头寻思梦里情景,还是觉得有点儿心惊肉跳,心下暗自思量道。八成要他娘的出事!在撤出济南之后,不过一个月的功夫,他几乎放弃了整个山东,全国舆论更是一致指责,对他韩复榘更是一片喊杀声,或正因如此,他才会做出这个恶梦。
“当年张学良不放一枪丢了东北,他老将该不会拿自己开刀吧!”
在韩复榘如此思索着的时候,见主席不说话,杨树森便说道。
“主席,李厅长从徐州回来了,在外屋等着呢。”
韩复榘急忙起身出了里屋。前几天,李宗仁招呼韩复榘到徐州参加第五战区军政会议,早就成了惊弓之鸟的韩复榘压根就不敢过去,他害怕自己到了那受李宗仁的数落,更怕这商讨山东进一步作战计划的会议不过只是一个托,于是便让刚刚从济南撤下来的李树椿替他去了。韩复榘听李树椿把徐州会议的情况说完,便问道。
“李德邻没说什么难听的话吧?”
“倒是没说什么,只说蒋委员长要到开封来,让你务必到那儿见见。”
李树椿的话让韩复榘猛地想起适才刚做的恶梦来。难不成老蒋真想拿自己开刀?在徐州自己没去,没动成手,就改在开封了?
“主席,李德邻说开封会议参加的是北方将领,阎锡山、管明棠、宋哲元都要去参加!加上他们的下属,一共有50位之多!”
见主席依然沉默不语,李树春犹豫片刻,便开口说道。
“要不,还是我代主席去吧,山东的事儿闹得大了,如今说啥的都有,只怕老蒋要跟主席计较。”
听李树椿这么一说,心里想通的韩复榘斜了脑袋道。
“他老蒋凭什么跟咱计较?张学良丢了东北他怎么不计较?刘峙丢了河北他怎么不计较?咱是软柿子吗?跟咱计较…!”
而此时韩复榘想到的却是另一点——北方将领全部参加,他老蒋胆子再大,也不会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拿下自己吧!
“咱以往不是跟老蒋有疙瘩么?就怕他借这个事儿跟咱过不去。”
李树椿指的是去年“西安事变”时,他与张良勾结一事o
“他敢!我手里这几万条枪可不是烧火棍,他动动试试?”
“主席又不是不知道老蒋的为人,小心没大错。”
“嗯,你的话也在理,可这回要是不去,就扯明得罪老蒋了,往后退路便没了。”
丢了山东,便没了地盘,没了地盘,以后第三集团军就要仰仗中央了,更何况现在第一战区堵着路不准第三集团军进入河南,这开封无论如何都是要去的。
“主席,这事儿冒不得险,你进了开封,就是林冲入了白虎节堂,只能听凭人家摆布了,我看还是不去为好。”
心下嘀咕着,韩复榘便点点头说。
“容我好生琢磨琢磨。”
李树椿离开后,韩复榘在屋里转了几个圈子,掂过来倒过去想得脑袋都大了,还是拿不定主意。
就在这时,电话铃响了,韩复榘接起来喂了一声,电话那头却是一个熟悉的嗓门儿和那浓浓的浙江官话。
“走向方老弟吗?”
“蒋委员长。”
一听是委员长的声音,韩复榘不知怎的,心里嗵嗵跳了两下。
在电话中蒋介石说话跟往日没有什么两样,依然带着几分亲热道。
“向方兄可好?”
韩复榘连忙点头说道。
“好,好。委员长可好?”
“哎!”
一声叹息之后,管明棠朝着机舱外的白云看去,去开封参加开封会议,虽说这个时空中的历史已经发生了太多的改变,但有些历史事件,却依然发生了,甚至还提前发生了。
在得知韩复榘放弃济南之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