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键盘上方向键 ← 或 → 可快速上下翻页,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,按键盘上方向键 ↑ 可回到本页顶部!
————未阅读完?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!
已经决心试图把各国排斥在日本之外。
“下一个问题是——关于占领日本的问题!”
艾登把这几个字说的很慢,似乎是强调正是这个问题现在居于首要地位。
“今天我们将讨论这个问题!”
“我们今天要讨论什么?”
面对蒋介石的反问,艾登只是耸了下肩膀。
“我们是讨论中国驻日占领军的问题?”
反问一声,蒋介石又接着说道。
“还是讨论占领军司令部的组成问题?”
不待他们回应,蒋介石便强调道。
“这个问题,我认为,不需要进行讨论,关于驻日占领军,根据我方的建议,美英两国可以派出一个陆军或陆战队师,以及一只中等规模的舰队,进驻日本指定军营,参加战犯的逮捕。”
将视线投向罗斯福,蒋介石的语声虽不大,但却又带着不容质疑的味道。
“至于驻日占领军司令部,根据我方的要求,美国可派出一人出借行占领军副司令,英方可派出一人出任副参谋长!”
好了,这就是没有谈下去的诚意了!
“主席先生!”
用稍不满的说道。
“说到这里,我们认为,对日本的占领方式,应该以分区占领的方式进行,而不应该以某一方单独占领,”
对日本的单独占领,这恰恰是现在盟国方面无法接受的,尽管在名义上,他们同意英美派出部队,但是却要求部队需要在“驻日占领军司令部”的指挥下,甚至丘吉尔看来,这无疑是屈辱的。
“外长先生,我们并没有单独占领日本,出于行政管理上的需要,我们认为分区占领无疑是极不合适的,而且也并不符合日本民众的利益,而日本民众并非我们的敌人,这一点,我们业已达成了共识,因此,我方希望建立一个合适的统一的占领机构,”
朝着艾登看了一眼,宋子文继续说道。
“因此,我们希望由驻日占领军司令部实施盟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,而驻日占领军司令部是由中国、美国以及英国广泛参与的,占领政策是由三方协商制定的”
无论如何,宋子文知道他必须要保证什么,必须要保证中国对日本的有效占领,尽管现在他并不在国内,但对日本的占领,北平与南京已经达成了初步的共识,而唯一需要的就是在开普敦与盟国达成协议——中国必须获得对日占领主导地位。
“先生们,我想,我需要提醒诸位的一点是!”
提高嗓门,宋子文又继续说道。
“自1894年甲午战争起,日本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痛苦的记忆,而对日占领政策又事关我国民族尊严的恢复,我希望美英两国必须充分考虑到我国的民族自尊心!这关系到,我国民众对未来的选择!”
一句看似不经意的提醒,却让丘吉尔与罗斯福的心底顿时敲响了警钟,而罗斯福的那张灰白而又疲惫的脸庞上,更是流露出一丝忧虑,宋子文无疑是在表述一个事实——如果对日占领发生失误的话,极有可能激起民众的不满,进而导致中国在阵营选择中,做出违背意愿或者说违背美国利益的选择。
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从之前获得的情报——德国计划派出外长访华,与中国协商解决俄国占领区划分的问题,从而化解中德两国的利益冲突,这在情报分析人员看来这不过只是表面上的理由,实际上,也许中德两国将会就更为深层的问题进行谈判,而俄国的亚洲部分,将会是德国送给中国的礼物。
“如果继续在日本问题上进行纠缠,那么”
罗斯福暗自考虑着,万一中国人同德国人达成协议,那么对美国以及英国来说无疑是极为不利的,甚至可能倒致灾难性的后果。
“关于对日占领问题,我有一个建议!”
终于,罗斯福打破了沉默,他那有些疲惫的声音响起时,所有人都把视线投向了他。
“我们应该看到,在击败日本的战争中,中**队做出的贡献,同样亦赞同中国成立驻日占领军司令部,”
看似做出让步的罗斯福,却突然又把话峰一转,看着蒋介石说道。
“但占领军司令部作为军事机构,负责盟国对日本的统治是并不合适的,为更有效的实施对日本的占领,我认为我们应该有必要成立占领委员会,通过占领委员会实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,而这一委员会可以设立9名成员,基本大国一致原则,美中英三国各为三人,另,考虑到占领军司令部在占领日本的事物发挥的重要作用,委员会主席应由占领军司令出任!”
罗斯福的这个建议有着他的私心,根据名额分配,中国很难主导委员会事物,这同样意味中国很难主导对日本的占领。
就在宋子文欲出声反对时,却听到罗斯福看着蒋介石说道。
“委员会的设立,是为了更好的实施对日本的占领,而对日本占领的主因,是为了惩治应对战争负责的日本军人、政客,因此,我认为,委员会设立时间应该为10年,”
十年?蒋介石有些疑惑的看着罗斯福,那么十年后呢?
“出于对未来世界安全责任的负责,既然三国已经就联合国的成立达成共识,那么,我认为我们有必要成立“联合*”,以为作为未来世界的和平保障!”
联合*!
几乎所有人都把视线投向了罗斯福,甚至包括赫尔等人也不知道,他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。
“因为联合*是由三大国主导小国参与的军事力量,且其作战范围涵盖全球,因此,我个人设想是,成立联合*四大司令部,”
在众人的注视中,罗斯福用缓慢的语速说道。
“而与三国有关的,则是亚洲司令部,欧洲司令部,以及非洲司令部,而在占领委员会的使命结束之后,对日占领事物应移交于亚洲司令部!”
罗斯福这是什么意思?
因为没有弄明白罗斯福提出这一建议的原因,几乎所有人都持以谨慎的听着他继续说下去。
“联合*亚洲司令部应设于南京,其防区范围包括从乌拉尔山直至东南亚地区,日本亦在其防区范围内!在这一防区内,中国应该发挥主导地位,”
罗斯福的建议,让蒋介石的心底微微一动,现在,他明白了,这意味着罗斯福在日本问题上,作出了根本性的让步,不仅如此,他甚至还极为难得的默认了中国对中亚以及远东地区的控制。
“那么印度呢?”
因为之前没有达成共识的原因,丘吉尔连声反问道。
“考虑到目前德国对非洲以及印度造成的威胁,印度应该列入非洲司令部的指挥序列!”
丘吉尔不易察觉的点了点头,算是同意了罗斯福的建议,只要印度不在中国人控制下就行。
“那么,总统先生,我想问,在战区司令部内,各国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?”
在内心中并不反对这个建议的,蒋介石出言询问道。
“主席先生,无论是对于美国亦或是英国而言,现在欧洲问题无疑是更为迫切的,为了击败德国,在接下来的一年内,我们将不得不将大量的军队调往欧洲战场、中东战场以及北非战场,且即便是东南亚地区的国家获得**,作为新**国家,他们亦很难在世界和平事物中发挥主导作用,因为,中国所需要担负起的并不仅仅只是领导责任!”
第1206章 决定未来
1944年元月的开普敦,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,在日本投降之前如此,在其投降之后,这里同样也是如此,无论是同盟国也好、轴心国也罢,亦或是那些中立国家,无不是把注意力倾注于此,人们知道,这里所举行的“三巨头会议”将决定未来世界的走向。
未来是世界的格局,将会由这次“三巨头会议”决定,他们的决定将会直接影响到许多国家的命运、未来,即便是业已实现了对欧洲大陆控制的德国,亦不得不将自己的注意力倾注于此,他们会作出什么样的决择呢?
应该尽快回国!
在酒店的房间内,凝视着窗外桌湾的美景,蒋介石默默的在心里想到,他已经来到这里二十天了,在过去的二十天中,通过谈判尽管美英两国并不情愿,但是他们还是作出了许多实质性的让步。
比如在东南亚问题上,一开始,他们坚持东南亚殖民地应在交由前宗主国后,再由宗主国制定不超过五年的**进程,而现在,他们却同意东南亚殖民地可以获得**,但需要在未来一年内实施“自由不受任何限制的选举”,一切政党都将有权参加选举并提出候选人,对此,中国当然不会反对。
在日本问题上,尽管作为让步,成立了三国平等的占领委员会,但占领委员会的核心工作却是对战犯的逮捕、审判以及对日本的改造,至于中国所关心的诸如单独占领、拆迁日本工厂赔偿、日本海军舰船等一系列的问题,也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,英美两国同意在五年内逐步撤出驻军、赔偿英美的日本工厂作为两国援助转赠中国,虽说“绕了些弯子”,但基本的目的却达成了。而之所以绕这些弯子越是为了美国以及英国的面子。
西方人同样需要面子,虽说未来占领日本的事物将会在“联合*亚洲司令部”领导下进行,但所谓的亚洲司令部,实际上却是由中国负责组织,甚至,中国可以借用亚洲司令部的名义,实现对东南亚各国的“军事控制”。
甚至即便是在中亚以及西伯利亚的问题上,尽管他们未作出实质性的表态,但却默认了中国对那些曾属俄国的土地的“管理”。整体上来说,中国的利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证。
但于此同时,蒋介石的内心却更渴望回国了,作为中国的领袖,长时间的滞留国外并不是一件好事,更何况,现在国内的问题同样极为严峻——随着战争的结束,国内不仅将要面临多达400万军队的裁撤,而更为重要的是,在过去的几年间,党内党外诸多声音要求“结束训政”,尽管政府未作出官方回答,但在私下里,他已经向党内外人士承诺“出于战争的因素,结束训政应当在抗战胜利后的18个至20个月实施。”,虽说只是口头承诺,但个人的尊严和信仰却使得他不可能违背这一诺言。
想到国内诸多事物,实际上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关头,他必须要尽快回国,除去那些问题之外,更为迫切的问题是华北!
是管明棠!
想到这个名字,蒋介石的眉头紧皱,未来应该如何填满他的“胃口”呢?什么才能让他感到满足呢?
现在,通过军事手段解决问题,显然已经不可能了,而且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,在这种情况下,唯一能够选择的就是政治手段。
眉头紧锁,蒋介石在脑海中反复思索着近期管明棠发来的十几份秘电,其中绝大多数是有关中国利益的内容,现在看来,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得到了相应的保证,许多战后利益被“合法化”的承认了,虽说费了一番周折,但目的却基本达成了。
除了
“也许,应该去看看罗斯福!”
想到下午会后有人报告,罗斯福稍感不适,于是蒋介石便暗自轻语道。
“美龄,听说罗斯福身体不适,我们去看看他吧!”
当蒋介石的汽车驶抵罗斯福下榻的宾时,获悉中国首脑即将来访的美国总统卫队的军官们,已经站在门外,恭候他的光临了。
在宋美龄的陪同下——带